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园艺技术推广站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建设政治型、服务型、实干型、文明型、廉洁型模范机关。按照农业农村厅党组安排,认真落实党建强、业务强,机关带系统、系统带基层的“双强双带”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科技引领支撑 蔬菜助农增收”支部品牌创建、“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围绕全区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主要目标任务,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积极投身先行区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锚定发展目标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靶向”作用,聚焦“三农”工作和特色农业提质计划需求,制定“十四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指导市县区发挥主体作用,紧盯目标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我区蔬菜优势产区集聚。按照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布局,建设引黄灌区设施蔬菜和供港蔬菜优势区、中部干旱带西甜瓜和黄花菜优势区、南部山区露地蔬菜优势区,做大做强优势产品,打造产业集群,实现集聚效应。在抓好设施蔬菜、供港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四大产业”基础上,扩大高品质外销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提升我区冷凉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践行初心使命,恪守职责担当
立足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实际,紧盯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计划、大力发展“六特”产业等目标任务,围绕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推进蔬菜现代集配中心、集约化育苗中心、良种繁育基地、高标准新建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广蚯蚓生物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物联网、农机农艺融合等多项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蔬菜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水平。
截至2021年,已建成集中连片蔬菜基地1137个,培育供港出口蔬菜备案基地10家,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1家,获批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10家,获得绿色、有机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基地28家,全区蔬菜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全区瓜菜生产总面积296.1万亩,总产量721.8万吨,总产值175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夯实产业基础,助推农民增收
围绕“提质增效、特色品牌、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科技支撑、群团建设”等党建与业务融合工程,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2022年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6400亩,推广适宜规模化园区应用的大型智能水肥一体设备16套或适宜一家一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小型精量水肥一体设备160套,推广蚯蚓生物技术3000亩,推广设施标准化建造技术2000亩以上,建设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1个,改造提升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建设蔬菜产业绿色标准园28个,打造蔬菜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1个,通过发挥技术叠加效应,打造产业示范样板,引领蔬菜产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效益方向发展。
严格执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有关规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与社区党建互联共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党员深入各县围绕蔬菜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开展调研、衔接落实、指导工作106次,现场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生产难题,并对园区种植户进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真正把技术送到农户,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充分发挥了党员带头示范效应和先锋模范作用。
聚焦产业链条,再绘致富画卷
针对蔬菜卖难问题,跑市场、引客商,先后十余次赴珠三角、长三角考察市场,连续7年成功举办“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邀请全国知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新零售平台、电商平台、餐饮协会和知名经销商,走进宁夏、感受宁夏、品味宁夏,7年累计签订协议588项,贸易总额达86.53亿元。持续的产销对接活动引进了市场、引进了品种、引进了标准;与上海西郊国际、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等全国重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引进了广州东升、上海正大卜峰国际供应链、福建永辉、海南都知果、浙江吉园果蔬等全国知名企业在宁夏安家落户;打通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正大卜蜂国际供应链、百果园等高端销售渠道,产销对接成效显著,“宁夏菜”已成为全国高品质蔬菜的代表,宁夏蔬菜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党支部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农业农村厅党组的安排部署,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谋划发展蓝图,不折不扣抓落实,将更多的“宁”字号名优产品推向全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