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 > 机关党委党建创新榜 > 正文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建引领“双报到” 服务群众“双报告”
2022-01-19 09:46:00    来源: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    作者:王德明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2-01-19 09:46:00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中,如何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如何引导机关党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如何组织机关党员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面对这一系列疑问,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要求机关党委从“双报到、双报告”中找思路、想办法,落实落细党建引领“双报到”、服务群众“双报告”。为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守正创新,探索提炼出了“12345+N”工作模式,切实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要求落到实处。

  创新模式求“实”,规范运行打造社区共建品牌

  “12345+N”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两项责任、三个清单、四项任务、五个明确、N项活动”开展“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其中,“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建强组织筑堡垒、服务中心作贡献、为民办事解难题”开展社区共建,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找准着力点和落脚点;“两项责任”,即以党组织为主的服务社区建设责任和以党员为主的服务社区群众责任;“三个清单”,即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社区根据实际需求“点单”,党组织进行分类后“派单”,党员干警根据自身特长“接单”;“四项任务”,即领岗亮身份、参与有作为、行动作表率、共建出主意;“五个明确”,即党组织和党员干警要明确报到主体、报到社区、报到任务、社区需求和服务标准;“N项活动”,即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中,党员干警根据群众需求或者自身特长制定“菜单式”服务活动项目,开展法律咨询、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环境美化、敬老助老、认领微心愿等活动。

  自“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断完善“12345+N”模式,28个党支部、226名在职党员全部在社区报到,累计梳理汇总社区需求清单110条,确定志愿服务岗位18个,报到党员志愿服务承诺270人次、开展活动71场次,参与人数920人次,“任务式”下沉社区逐步向“情感式”融入共建转变,“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正在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向“品牌化”拓展深化。

  志愿服务见“效”,扑下身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职业式志愿服务。立足法院职能,发挥岗位优势,为共建社区和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服务。在“3·15”“6·26”“12·4”等重要普法宣教节点,开展普法讲座、法治节目进社区活动,通过摆放展板、张贴海报、悬挂条幅、面对面释法析理、发放普法礼包等志愿服务,用寓教于乐的互动交流、图文并茂的法宣手册、浅显易懂的分析解答,向社区群众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禁毒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必备、常用的法律知识,让专业的法律条文轻松走进群众生活,法治种子在基层综合治理中生根发芽,社区群众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主动性自觉性持续提升。

  情感式志愿服务。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的辐射带动效应,积极开展呵护少年儿童活动,赠送学习用品、课外阅读书本,及时了解生活情况、学业情况、心理状况;关爱空巢老人,定期上门“唠家常”,下厨做可口饭菜、擦玻璃倒垃圾、关注身体状况、宣传防诈骗知识和健康养生理念;环境文明劝导、制作提示牌、发放宣传品,引导居民为电动车安全充电、规范安全饲养宠物、分类投放垃圾、不随意踩踏草坪、摘折花朵果实,共同爱护小区环境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小善”成就“大爱”,“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温暖了民心,党员干警和社区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共治共建共享蔚然成风。

  下沉式志愿服务。2021年10月,银川市疫情发生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主动对接双报到社区——贺兰山中路街道世悦社区,75名党员干警迅速下沉社区报到,24小时值班值守,战风雪、抗地震、保民安,极大地缓解了社区工作负荷,成为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要求,主动参与共建社区治理、解决共建社区困难,拉近与共建社区群众感情距离的一次生动实践,下沉党员以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和大爱情怀交出了党和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考出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守土尽责的担当作为、人民至上的初心不改、敢打必胜的斗争信念、向险而行的英雄气概和“三地”法院的最美底色,鲜红的党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高高飘扬。

  法律门诊问“需”,鹤发丹心奉献余热法治惠民

  2020年11月19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银耀宁夏”退休法官法律咨询服务室,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社区挂牌成立,23名离退休法官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定期到社区开展“坐班义诊”,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多年的审判经验发挥到社会综合治理中,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专业的释法解疑服务,在化解邻里矛盾、调解借贷纠纷、维护业主权益等常见民间法律纠纷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法律服务与社区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专业化、公益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务,将社区治理中出现的涉法问题,化解在当下、解决在家门口,为构建德治、法治、自治、共治的新时代基层融合治理体系,营造社区良好法治环境,建设平安宁夏、法治宁夏贡献了党员力量。成立以来,工作室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3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1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8.4%,开展主题法律宣传14场次,参与群众超过5000人次,周边社区的群众慕名而来、预约咨询,成为了宁夏高院和湖畔嘉苑社区共创的“党建+”特色品牌,得到了自治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肯定。2021年12月,获评“全区离退休干部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推荐参选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在新的赶考路上,高院机关党委将始终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为民造福就是最大业绩”,积极适应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以“五型”模范机关建设为抓手,以“12345+N”工作模式为载体,努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编辑】:王德明
【来源】: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