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支部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工程,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打好“百日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积极组织农田建设领域党员干部以干字为先,务实创新,奋力谱写全区农田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紧盯项目资金,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双轮驱动”,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夯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础。2024年,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建设资金21.55亿元。目前,全区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6.2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9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6万亩。持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程技术、智能水肥一体技术和节能高效机电设备、光伏排水泵站等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推广,发展高效节水农业55.2万亩,改造提升高效节水农业33万亩。农业灌溉面积由2013年的818.11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107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64提升至0.579。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全区120余万亩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区实现农田数智化精准灌溉,趟出了一条灌溉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的现代化农田建设管理新路子,打造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全国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宁夏模式”。
争取试点示范,营造良好氛围。抢抓国家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重大机遇,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推动宁夏青铜峡大型灌区成为全国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的20个地区之一,覆盖宁夏北部引黄灌区11个县(市、区)以及宁夏农垦集团,总灌溉面积537.65万亩,计划未来五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67.7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9.88万亩,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全覆盖。积极谋划新增国债投资项目,成功争取新增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0万亩。联合发改、审计等部门成立项目高质量推进工作专班,实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推进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期建成,助力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引导各地提升保护传承意识,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系统”成功上榜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成为我区第四个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
强化风险防控,弘扬清廉之风。针对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后,管理权限集中、项目和资金规模增大、责任风险和廉政风险随之增加的实际,认真执行农田建设工作纪律“十不准”,加强农田建设管理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廉政风险,确保农田建设项目安全、资金安全、队伍安全。聚焦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重点难点,切实加强农田建设项目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认真梳理选项立项、计划审批、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和资产管护5个大类14个风险点,定期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干部职工防范风险的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扎紧扎牢农田建设管理的制度篱笆,先后出台《农田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办法》《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高标准农田验收规程》等制度标准,逐步建立覆盖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建管、质量、验收、安全生产等全要素、全流程管理的制度体系,为建设现代化良田提供政策支撑和工作指引。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要求,坚持刀刃向内、动真碰硬,成立5个督导检查组深入市、县(区)开展工作,聚焦规划设计、审查审批、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管理、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全力抓好整改工作落实,力争把农田建设项目打造成为“民心工程”“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