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武装 > 正文
打造理论宣讲平台 以理论之光照亮地质报国新征程
——宁夏地质大讲堂理论宣讲纪实
2025-09-02 08:46:00    来源:宁夏地质局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9-02 08:46:00

  宁夏地质局作为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承担着全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地质技术服务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等职责。近年来,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心打造“宁夏地质大讲堂”特色宣讲平台,注重与党组(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道德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其他学习平台协同联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地质前沿技术与行业政策法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覆盖面,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能和人才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精准供给,让理论宣讲成为铸魂赋能的“充电桩”

  理论宣讲的源动力在于贴近实际、回应需求。地质局针对党的创新理论、地质工作发展新需求、行业转型大趋势、专业技术新方向,打造定制化、靶向型学习内容体系,回应时代课题与实践之需,变“我讲什么你听什么”为“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一是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党组会“第一议题”导学解读、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系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将党的创新理论精髓与地质人的职责使命深度融合,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悟“国之大者”的地质担当,筑牢信仰之基。二是深耕专业技术。“地质大讲堂”紧密围绕国家及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聚焦绿色勘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行业内新领域,邀请自治区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及学者系统解读发展新质生产力、碳减排、数智赋能地质工作等专题,融合专业特色与理论精髓,让理论宣讲浸润浓郁“地质味”,引领创新实践。三是精准政策解读。结合局务会工作部署,体系化讲授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的政府采购、机构编制管理、科技成果转化、财政项目管理等政策法规,深入解读政策法规的适用边界、执行要点和常见风险,配发相关学习资料及政策法规“工具书”,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规范履职能力。四是传播地质声音。把“讲好地质故事、弘扬地质精神、传播地质声音、展示地质形象”作为地质宣传的风向标,针对地质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坚持做到地质人、地质项目在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加强与区内外各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先后在新华网、宁夏新闻网等媒体开设《宁夏地质》《宁夏地质之窗》和《宁夏地质故事》等专题专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形成覆盖报纸、电视、政务信息等内外结合、图文结合、点面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宁夏地质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搭接传播桥梁,让理论宣讲焕发直抵一线的“生命力”

  理论宣讲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否抵达勘探一线、融入职工心田。地质局将“宁夏地质大讲堂”接入“中国地质大讲堂”这一国家级优质平台,搭建立体贯通、直抵末梢的宣讲桥梁,确保理论宣讲在野外一线也能清晰回荡。一是织密宣讲网络,全域贯通。借力“中国地质大讲堂”等国家级平台,搭建局、院、项目部三级联动宣讲网络,通过设立分会场、线上直播等方式,将前沿理论和技术讲座同步传输至野外项目部,实现理论宣讲全覆盖,有效支撑一线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二是拓展格局视野,赋能实战。通过国家级平台,聆听院士及行业专家围绕“星空地海井”探测观测监测技术体系、国家水资源调查总体思路与进展、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预测等国家级或行业顶尖议题的权威解读,不仅使野外一线的干部职工也能同步把握国家战略导向与行业科技前沿,更让理论宣讲紧贴大地脉搏、呼应实战需求,真正实现学用结合。三是聚合宣讲力量,协同增效。坚持将地质大讲堂与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道德讲堂平台协同推进,构建起多维一体、横向联动的“大宣讲”格局。通过导学解读、研讨交流,实现中心组聚焦战略谋划引领学、大讲堂侧重专业技术前沿学、道德讲堂突出行业精神示范学,使理论宣讲从“单线灌输”变为“多维共振”。

  (三)构建长效机制,让理论宣讲实现润物无声的“深循环”

  构建三项保障机制,推动地质大讲堂常态化和长效化运行。一是加强系统谋划。紧密结合地质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学习需求,科学精准制定年度宣讲计划,明确每月宣讲主题与内容安排,确保大讲堂活动有目标、有节奏、可持续地推进。二是完善考核激励。将“宁夏地质大讲堂”及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理论学习等情况纳入单位年度效能考核体系,对局属单位参学率、学习成效进行统计和评估,树立重视学习、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三是建立闭环反馈。构建“需求调研—组织实施—效果评估—优化改进”的工作闭环,通过宣讲前征集意见、宣讲中互动交流、宣讲后追踪问效,不断动态调整和优化宣讲内容与形式,确保宣讲活动贴近实际、解决问题。

  (四)培育深厚根基,让理论宣讲拥有扎根基层的“深根系”。

  理论宣讲若要真正在基层扎根,离不开扎实的根基与持续的滋养,既要向下汲取养分,又要向上输送能量,使理论之树根深叶茂。一是资源联动,聚合权威“最强音”。积极整合系统内外优质资源,强化与地质行业紧密关联的职能部门、宣传部门、党委党校、高等院校的联动合作,持续邀请领域内权威专家来局开展专题授课,系统构建起一个汇聚知名学者、专家与精品课程的宣讲资源库。通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与局属各单位的互联共享,有效提升理论宣讲的层次与覆盖面。二是头雁领航,引领示范新效能。坚持局党组班子、各单位党委(总支)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在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地质大讲堂、基层联系点等,结合分管领域和工作实际,讲授党课、形势政策、业务知识,以上率下,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地质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干部职工深化理解、凝聚共识。三是支部带动,贯通宣讲最末梢。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理论宣讲内容深度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行业政策与技术方向进支部、进项目,采取集中学、研讨学、实践学等多种形式,引导一线党员职工全员参与、主动学习、深入交流,确保理论宣讲不仅“声入野外”,更“深入心间”,巩固理论传播的阵地基础。四是青年实践,激发队伍新活力。高度重视青年理论武装,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强素质·作表率”读书分享会、专题学习交流会、主题团日等活动,组织青年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书目,鼓励青年围绕理论思考、业务难题开展研讨近10场,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二、取得成效

  理论宣讲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服务社会。“地质大讲堂”的涓涓细流,正汇成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结出地质工作的累累硕果。

  (一)政治引领力显著增强,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理论宣讲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局干部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得到全面深化。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主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显著提升。讲堂之内,行业专家倾囊相授、热心“传帮带”,青年地质人奋发学习、勇“挑大梁”,使宣讲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关键纽带。“三光荣”传统与“三特别”精神在宣讲中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队伍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持续增强。无论是在艰苦的野外勘探一线,还是在突破创新的科研前沿,处处跃动着地质人奋发实干的身影。理论的力量持续滋养初心,让“地质报国”的理想愈加坚定耀眼,推动地质局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二)发展推动力切实彰显,实践之效更加丰硕。理论宣讲中凝聚的共识、激发的智慧、交流的经验,直接转化为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系统学习与深入交流,广大干部职工不仅深化对行业转型发展的认识理解,更将其有效运用于地质勘查、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一线技术人员将宣讲中汲取的行业前沿知识、科学思维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在找矿方法、生态修复、清洁能源勘查等领域大胆探索,多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驱动地质工作的提质增效。来自行业专家的宝贵经验,经过大讲堂平台的分享与推广,迅速被学习、借鉴和移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显著提升工作运行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这股由理论转化而成的实践动能,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保障自治区能源资源安全、服务自治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三)人才成长力加速释放,活力之泉更加奔涌。地质大讲堂以其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的内容体系,成为培育新时代地质人才的重要摇篮和赋能平台。通过持续参与高质量学习交流,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锤炼实践能力,迅速成长为项目攻关、技术创新与管理服务的中坚力量。通过地质大讲堂的宣讲机制,在全局形成常态化知识传递与经验共享的良好生态,有效加速人才梯队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青年职工通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读书分享会、实践锻炼等,夯实理论基础,激发创新热情,加快成长步伐。多名青年地质工作者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灵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牵头完成的重点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获省部级表彰,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这支信仰坚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地质队伍,正成为推动全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大引擎。

  【撰稿:徐梦】

【编辑】:
【来源】:宁夏地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