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2023-05-05 16:19:00    来源:自治区地质局机关党委    作者:杨旭明 雪彦虎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5-05 16:19:00

  中宁县喊叫水乡车路新村是自治区地质局对口帮扶村。近年来,在地质局党组和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班子和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联系实际,推动实施了“党建+特色农业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一体化”建设项目,在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不断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  

  坚持政治统领,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积极发挥地质局党建工作优势,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聚焦薄弱环节,紧盯关键部位,着力提升帮扶村党建工作水平。充实支部力量。针对村支部委员空挂、后备力量薄弱等问题,推动实施了“两个带头人”工程,健全村党组织队伍,补全支部委员,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年轻党员3名,积极分子2名,培育后备干部5人,为村集体储蓄了人才力量。增强干部能力。针对村干部“抓党建促村务”能力较弱的问题,积极开展“一对一”“手把手”“常态化”的讲习培训活动,帮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和办公软件使用、文字材料写作水平,继而增强干好党务、办好村务、推动发展的能力。培育特色品牌。成立党员示范岗、志愿服务队,通过田间讲学、游园宣传、入户促学、地头交流、小课堂深学等,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扎实开展“一抓两整”“六查六强”和“改作风、谋发展、争先进”专项行动,倾心培育“三学三争三创”党建品牌,车路新村被中宁县命名为“党建示范村”。

  充分发掘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积极发掘自身优势,切实将推动项目建设、发展乡村产业和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发掘组织优势。打造“驻村工作队+基层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党员责任田,压实责任,有效发挥了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落实落地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发掘专业优势。发挥地质局地质调查、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全面分析当地水资源现状、土壤性状及气候环境;运用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开展无人机实地航拍,采集地形地貌数据,系统分析研究,摸清车路新村产业发展优势、理清规划思路。发掘渠道优势。抽调党员干部开展红葱抢种、农产品销售等工作,间接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多方争取社会帮扶资金,配套农用机械,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设备短缺等难题。通过实施“两基地+一工厂”项目,带动本村2000余人次务工,直接务工收入达40余万元,监测户人均增收1000元。

  浇灌精神沃土,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向发力、互融共促,寻“支点”,拓“路径”,找“突破”,不断激发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党员示范强治理。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综合治理,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村容村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地质数据资源优势,协助乡党委及村委会解决了10多年的耕地矛盾纠纷问题,为村民追回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耕种的土地。带领村干部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倾心尽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多方协同暖民心。动员局系统各类服务队伍捐助物资和书籍,打造了乡村小学“爱心书屋”;举办金秋“助学助残助困”活动,帮助入学新生和困难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为相对困难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申请低保、公益岗位,并积极推动解决了房产证过户、规范户籍等问题,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依托项目促发展。有效利用自治区壮大村集体经济等资金,建成500亩高标准农田红葱种植基地,300亩覆膜露天西瓜种植基地和4000平方米年产量5000吨小型有机肥加工厂,形成循环产业链,既保障产业发展所需肥料,又彻底解决了畜禽粪污环境问题,推动车路新村“党建+特色农业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一体化”建设项目有效落地,该项目荣获区直机关“三下三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项目。

【编辑】:杨旭明 雪彦虎
【来源】:自治区地质局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