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委工作 > 正文
区直机关作风提升“标兵集体”风采展示(第2期)
2024-04-09 15:58:00    来源:相关部门(单位)机关党委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4-04-09 15:58:00

  编者按  

  区直机关作风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比学赶超、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先进典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为把作风提升行动引向深入,宁夏机关党建微平台、党建网分期推出区直机关作风提升“标兵集体”和“十佳标兵”优秀事迹展示,以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优者学、跟强者争、朝高者攀。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经济研究处党支部

  芳华待灼行笔不辍 砥砺深耕秉笔前行

 

  反复磋商文稿起草思路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经济研究处党支部始终在以文辅政中争当“尖刀连”,在调查研究中竞当“先锋队”,在作风转变上勇当“排头兵”,以实干实绩彰显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良好形象。2022年获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政研室吃的是学习饭,必须经常学、天天学。”经济研究处党支部不仅在干上处处争先,更在学上时时紧抓,主题教育中建立早晚“半小时”学习机制,日常学习中坚持“二四”学习制度,党支部书记领学带学,党员干部踊跃研学,一次次深学细研、一次次“交换苹果”,让每名党员干部养成了自觉学、潜心悟的良好习惯,处室里也形成了“学习时间不够,不够时间学习”的求知状态,筑牢了以知促信、以知促行的忠诚底色。

  “以文辅政”是政研工作的重要使命。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筹备期间,连续三个月封闭攻坚,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筹备期间,连天鏖战是常态……该党支部每年起草各类文稿百万字以上,每篇文稿都要充分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历经反复修改,从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到成篇成文,背后是他们艰辛的努力。

  选择这份事业就意味着责任,走上这个岗位就意味着奉献。面对文稿服务这件“苦差事”,他们把咖啡当作充能“良药”,把泡面视为“补血”佳肴,把小方桌当成作战“前线”,把行军床作为休整“神器”。“当一篇篇综合文稿、调研报告、对策建议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采纳,转化成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决策部署,付出再多也值了!”这是他们砥砺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诠释。

  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党支部

  让优质教育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彭阳县第四小学智慧平板教学

  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党支部以“红色引擎”助力教育数字转型,先后承担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5G+智慧教育”应用等国家级试点任务,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5位,宁夏成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

  “欠发达地区不能穷教育!”面对在相对落后地区率先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否可行的疑虑,该党支部在全盘统筹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专门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一线讲准先进思想、讲深前沿理论、讲透重要政策,累计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100多场次,覆盖教师超过280万人次,引导全区教育系统深刻理解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职责使命,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系统的普遍共识。

  针对优质资源普惠共享这一家长们的愿望,他们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堵点问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深化完善工程,推动云网数端广泛融通、数字应用集群创新、资源供给全链协同、教育服务智能升级,推动全区学校互联网平均带宽超过500M,校园无线网覆盖率达89.6%,师生和家长同聚智慧教育“一朵云”,共享数字资源5400多万件、优质应用200多个,开展线上帮扶送教、城乡同步上课等65万节,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教育数字化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支撑。为培优师资队伍,他们率先建成教师数字素养测评体系,开展中小学校长、教研员、教师全员测评和靶向培训,形成“测—评—训”一体化、进阶式数字素养提升模式,为国家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作出制度贡献。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质量提升体系,11个县区和50所学校被教育部树为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会议、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交流发言,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成果。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运输和海事管理处党支部

  车轮滚滚党旗红 加速服务暖民心

 

  吴忠至银川城际公交开通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运输和海事管理处党支部深入推进作风提升行动,着力打造“服务民生、便捷出行”党建品牌,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综合运输春运突出集体、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阡陌交通,关系民生。该党支部将推动绿色发展、高效服务和高水平安全贯穿到规划编制、运输服务、行业监管各方面和全过程,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为答好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必答题”,指导各地大力实施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替代行动,全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15辆,新能源更新率达100%,新增纯电动巡游出租车605辆,指导银川市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绿色出行城市”和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路线在优化,服务在升级。聚焦服务群众“关切题”,他们深入实施农村地区出行服务提升行动,倾力打造20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新购置低地板低入口公交车600余辆,1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实现“一键叫车”或适老化功能。新改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5个,新增城际公交、定制客运92条,4个县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不断优化的交通服务,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转化为城乡居民切实提升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

  交通出行,安全先行。该党支部把安全作为行业发展“基础题”,建立道路运输监督服务体系,累计上线“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452家和“两客一危”营运车辆1.26万辆,实现“两客一危”车辆基本全覆盖,推动行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针对春运期间能源、民生等物资运输需求旺盛的实际,他们健全日监测、周调度、“一事一协调”工作机制,建立160个基层监测点,优化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一辆辆开行在群众身边的车辆,成为满载民生温暖、驶向幸福生活的“赶集车”“通勤车”“致富车”。

  宁夏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党支部

  成果转化党旗红 科技赋能产业兴 

 

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技术

  宁夏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党支部聚焦抓党建、强担当、转作风、促发展,主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难题,为自治区农林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获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

  “科技不落地,群众难受益!”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党支部率先在全区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宁芦1号”打破全院单项成果转让金额纪录。去年,他们先后举办成果推介会4场次,面向全区产业部门、涉农企业和农户推介成熟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广的科技成果178项,其中玉米密制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入选全国主推技术,61项入选自治区主推品种和主导技术。

  去年7月份,全区首届农林科技成果拍卖会和作物新品种专场拍卖会成功举办,该党支部从46项科技成果中遴选出26项品种和技术,涵盖农作物、植保、农机、瓜果、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利用等领域,最终成功拍出22项、金额达467.7万元,开创了宁夏科技成果的拍卖先河。2023年全院实现成果转化64项、98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8%和24%。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们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留在百姓家,组织党员干部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择优选派158名精兵强将组成23支春耕备耕和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团,在关键农时、重要节点全覆盖下沉,面对面传授经验、手把手讲解技术。依托“党建引领+科技服务”“部省联动+组团帮扶”“定点帮扶+整村推进”等科技帮扶模式,示范应用科技成果40余项,建立核心示范区12万亩、辐射带动145万亩,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8%,举办各类技术培训306场,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和农民2.5万人次,滩羊“两年三胎、平均1.5羔”和肉牛“马沟模式”等创新技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编辑】:
【来源】:相关部门(单位)机关党委